肖军正大使接受《海运报》专访
2023-10-06 12:58

9月28日,希腊主流媒体《海运报》发表就“一带一路”建设、中希关系及发展前景、中希经贸合作和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等问题对肖军正大使的专访报道(英文和希腊文)。专访全文如下:

一、中国正在庆祝“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已有超过152个国家同中国签署项目或表达合作意向。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致力于推动各国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结出丰硕成果,成为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3—2022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8.6%。中欧班列、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累计为有关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截至目前,已有110多个国家的代表确认与会。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前景光明,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将为包括中国和希腊在内的各国共同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二、希腊作为通往欧洲的门户,对中国有何重要作用?

希腊位于欧洲大陆东南端,地处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的交汇处,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十分优越。因此,希腊成为连接中国同欧洲的天然桥梁,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商品进入欧洲特别是中东欧地区的重要门户,为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发挥重要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引领下,中希务实合作水平不断提升,比港和中欧陆海快线等项目进一步巩固希腊连接陆海、沟通欧亚的门户地位,两国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希腊是中国在欧盟的重要伙伴,为增进中欧关系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希合作可以成为中欧合作的重要支撑,这不仅有利于中希双方,也有利于中欧整体关系向前发展。

三、当前,中希关系如何?深化双边关系的前景如何?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上升,但中希两国始终秉持建交初心,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持续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确定性、稳定性和正能量,为世界树立了不国国情、不同文化间国家和平相处、合作共赢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我认为,“友好互信、文明互鉴、合作互利、民心互通”这四个关键词,很好地描绘出中希关系的全貌。

中希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是“一带一路”共建国,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相关方,双方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在两国领导人的亲自关心和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希在经贸、文化、旅游、文明互鉴等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实现共赢。未来双方可以巩固和深化既有合作,深入挖掘数字和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培育新增长点,使“爱琴蓝”与“中国红”更好地融和在一起,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四、中国和希腊在航运领域合作紧密。希腊船东约一半的船是由中国造船厂制造。您认为这项合作还能进一步扩大吗?

希腊是世界船东大国,中国是世界船舶制造和货物进出口大国,希腊船队在承运中国进口的能源、石油等大宗商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船厂是希腊船东主要的造船基地,中希两国在航运领域的合作源远流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全球物流链、供应链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船舶制造技术全面发展,中国造船舶“物美价廉”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今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领跑全球,新接订单量的国际市场份额超过了70%,也有越来越多的希腊船东选择在中国造船。我们相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希两国在航运领域的合作也将会更加紧密。今年9月6日,中希航运金融研讨会在希腊成功举办。双方在航运金融领域的交流合作前景光明。双方还可合作探索向以航运为龙头的全产业链扩展,逐步覆盖工业和服务业诸多方面,让更多互利双赢的成果惠及两国人民。

五、中远海运在比雷埃夫斯港已经稳健经营13年,所取得的成果怎么样?

在中希双方共同努力之下,比雷埃夫斯港从债务危机时的萧条困境重生为活力之港、希望之港,已成为中希共建“一带一路”典范项目。自接手比港运营以来,中远海运集团始终秉持互利共赢的精神推进比港发展,对码头的建设和升级投资总额迄今已超过10亿欧元。比港集装箱年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个标准集装箱提升至近年的500万标箱以上,成为地中海领先大港。比港营收不断增长。2022财年,中远海运比港营收达1.946亿欧元,较2021财年增长26.2%。邮轮码头业务和旅客吞吐量也实现强劲增长。比港业务已扩展至集装箱码头、渡轮码头、邮轮码头、滚装船码头、油气码头、修造船六大板块,在地中海、欧洲乃至全球航运格局中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比港项目还有力带动了当地及希腊经济社会发展。比港项目已为当地创造了超过3000个直接就业岗位,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累计为当地带来直接社会贡献逾14亿欧元。比港先后荣获旅游业突出贡献奖、经济贡献钻石奖、最可持续性发展奖。

比港项目是中欧陆海快线的起点,自比港出发可直达中东欧腹地。近年来,中欧陆海快线快速发展,成为辐射中东欧的第三条中欧贸易大通道。这一联运航线为中欧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为希腊打造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发挥了积极作用。比港项目极大增强了希腊连接陆海、沟通欧亚的门户地位,未来依托比港优势,中希可探讨在制造业、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务实合作水平。

六、荷兰外交贸易部长施赖内马赫在近日采访中表示,欧洲对华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希腊等对华过度依赖的欧盟国家的阻碍。您对此有何评价?

近来,一些人提出对华“过度依赖论”,主张对华“去风险”“降依赖”,这是伪命题。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不团结是最大的挑战。中欧之间没有根本战略分歧和冲突,双方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实际上是去机遇、去稳定、去发展,本身是在制造风险、扩散风险,没有人能从中受益。

中希是全面战略伙伴,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引领下,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已经成为不同国家间互利共赢、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典范。中希关系绝不是什么“阻碍”,而是“示范”。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恰恰证明,互利合作才是大势所趋,中欧之间应该也能够把握发展大方向和合作主基调,妥善管控分歧,开展更高水平合作,加强国际协调,携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七、希腊对华出口前景如何?哪些希腊产品在中国市场有一席之地?

近年来,随着中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双边贸易往来也持续深化。据希方统计数据,今年前7个月,中国成为希腊的全球第三及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据中方统计数据,在全球经贸形势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大背景下,2023年1-8月中希贸易总额已超过96亿美元,实现同比正增长,希腊保持中国在中东欧国家中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8个月中国从希腊进口逾6亿美元,同比提升17.7%,相较疫情前同期更是增长了30%以上。

自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以来,希腊每年都积极参加进博会。希腊的橄榄油、葡萄酒、乳制品、西红花、乳香脂等特色优质产品通过进博会的国际平台,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熟知、喜爱和购买。我期待更多希腊公司和产品参加进博会等中国展会,向中国消费者展示希腊优质产品。

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人的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未来15年里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将翻番增长到8亿人口,这将为希腊产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机遇,中希双方贸易联系将越发紧密。

八、大使先生,随着国际事态发展,西方和中国之间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对抗不断升级。您是否担心会发生新冷战?

人为制造所谓“新冷战”,完全违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背离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将严重冲击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只会带来灾难。

个别国家在谈到和中国的关系时,言必提竞争,仿佛竞争就是对华关系的最大主题,甚至是全部议题。中方认为,竞争应有助于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符合双方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和期待,而不应不择手段,以竞争之名行围堵遏制打压之实。渲染竞争有百弊而无一利,寻求合作是必需而不是选择。我们要跳出竞争对抗逻辑,照顾彼此利益和关切,寻求交流合作的最大公约数,画出合作共赢的最大同心圆。

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以竞争定义中欧关系甚至挑起“新冷战”的做法只会损害双方利益。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中欧应共同反对“新冷战”,加强沟通、增进信任、深化合作。

中美之间也没有理由用“对手”来描述双边关系。中国尊重美国的利益,不会去挑战和取代美国。同样,美国也要尊重中国,不要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任何一方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对方,更不能剥夺对方正当发展权利。中美共同管控分歧,避免战略意外,落实好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巴厘岛会晤意识,符合国际社会整体利益。最近中美双方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就是朝此方向迈出的一步。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