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军正大使接受《环球时报》专访
2023-09-25 17:41

近日,肖军正大使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就中希共建“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问题阐述中希合作成果和前景,就国际上一些炒作“中国投资全球港口威胁论”的声音予以批驳,指出中国与包括希腊在内的相关国家开展港口合作在阳光下运行,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实现双赢、多赢。专访全文如下:



作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时代,就与中国开启了东西方互联互通的先河。2018年,希腊又成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欧盟成员国。历史与现代的交相辉映,凸显出中希两大文明古国致力于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繁荣的神圣使命。作为地中海上的人文名胜和海陆枢纽,希腊与中国在人文交流以及海运合作上有着丰硕的合作成果。中国驻希腊大使肖军正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中希两国将通过务实合作使爱琴蓝与中国红更好地融和在一起,共同绘就“一带一路”多彩绚丽、璀璨耀眼的美好前景。


环球时报:您如何评价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领域的合作成果?接下来,围绕这一倡议,双方应该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军正:中国和希腊虽远隔山水,但早在2000多年前就通过古丝绸之路交流往来。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将两个文明古国再次紧密相连。


在中希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互利合作成果丰硕,既丰富了中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又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中远海运参与共建比雷埃夫斯港以来,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标准箱增至目前的超过500万标准箱,成为地中海领先大港。中欧陆海快线从无到有,已成为继传统海运航线、陆上中欧班列之外中欧间的“第三条贸易通道”,2022年全通道运输总箱量超过18万标准箱,火车开行2600余班次。中国国家电网入股希腊国家电网项目、国家新能源集团收购色雷斯风电项目等,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为推进中希绿色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在希腊发展绿色和数字经济、打造新国家竞争力的路途中,中希双方可以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巩固和深化既有务实合作项目,不断推进以比港和中欧陆海快线为代表的互联互通合作,同时深入挖掘数字转型和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培育新增长点,携手推进“数字丝路”“绿色丝路”等建设,使爱琴蓝与中国红更好地融和在一起,共同绘就美好前景。


环球时报: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中希两国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探索?


肖军正:今夏,希腊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和山火,中国多地遭遇高温和极端降水。中希两国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直接受害者,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具有共同的合作诉求和动力。中国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践行应对气变国际承诺,有政策、有举措、有行动。希腊近年来也在应对气变问题上积极作为,制定了目标清晰的减排法案,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发展理念正加快体现在双方合作中。前述多个项目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希腊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实例。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已于今年成功进入希腊市场。中希双方在科技合作联委会和“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框架下加强科技发展战略对接,在去年两国科技部门签署的《中希科技合作备忘录》中,应对气候变化是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森林管理、水资源生物多样性挑战和气候适应政策是合作重点。两国在生物制造、太阳能等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已有一定合作基础,未来中希在与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相关的更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环球时报:中国与希腊在海运领域的合作有益于中希乃至中欧的贸易往来,但总有一些声音去破坏中希的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如炒作“中国投资全球港口威胁论”,您如何看待这种声音?


肖军正: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没有重复地缘博弈的套路,从不夹带追求霸权的私利,更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某些国家和势力散播所谓“中国投资全球港口威胁论”,声称中国投资比港有“商业以外的其他用途”,完全是无中生有,纯属无稽之谈。这种言论在比港繁忙的集装箱吊桥和穿梭不停的邮轮面前,早已不攻自破。


事实表明,中国与包括希腊在内的相关国家开展港口合作,目的是推动中外经贸合作,为发展当地经济、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做出贡献,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实现双赢、多赢。中国同世界各国开展港口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务实合作完全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旨在创造更多共同发展新机遇,有关合作在阳光下运行,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中企参与经营比港,推动比港成为中希合作的共赢之港、绿色之港、发展之港、旅游之港,国际社会对此有目共睹,包括希腊总统、总理等在内的希方高层均予以高度评价。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